宝宝老是吐奶该怎么办
宝宝老是吐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奶量、拍嗝、更换奶粉、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吐奶通常由生理性胃部发育不全、喂养不当、奶粉不耐受、胃食管反流、幽门狭窄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养时让宝宝保持头高脚低的半卧位,身体呈30-45度倾斜,避免平躺吃奶。哺乳后维持该姿势20分钟,利用重力减少奶液反流。母乳喂养时需确保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应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径,避免流速过快。喂养过程中观察宝宝吞咽节奏,出现呛咳需暂停喂养。
2、控制奶量
单次喂养量不超过胃容量上限,新生儿期每次60-90毫升,1-3个月每次90-120毫升。采用少量多次原则,间隔2-3小时喂养。避免在宝宝剧烈哭闹时喂奶,防止吞入过多空气。可通过记录每日总奶量评估摄入是否充足,若吐奶后出现饥饿表现可补喂少量。
3、拍嗝
喂养中途及结束后竖抱宝宝,头部靠于家长肩部,空心掌由下至上轻拍背部5-10分钟。未拍出嗝时可让宝宝保持右侧卧位15分钟,促进胃内空气排出。拍嗝时注意支撑头颈部,动作轻柔有节奏。配方奶喂养建议每喝60毫升拍嗝一次,母乳喂养可在换侧时进行。
4、更换奶粉
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可遵医嘱改用深度水解配方粉或氨基酸配方粉。选择低乳糖配方可缓解乳糖不耐受引发的吐奶。转奶需循序渐进,按新旧奶粉1:3、1:1、3:1比例过渡,观察3-5天无不适再完全更换。记录吐奶频率与大便性状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
5、就医检查
若吐奶伴随喷射状呕吐、体重不增、血便等症状,需排查病理性原因。胃食管反流可遵医嘱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颗粒、磷酸铝凝胶等药物。幽门狭窄需通过超声确诊,严重者需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就医时准备喂养记录与呕吐物照片,便于医生判断病情。
家长需每日记录吐奶次数、量与性状,观察是否伴随烦躁、拒食等异常。喂养后避免立即换尿布或剧烈活动,可让宝宝在婴儿椅上静坐片刻。保持宝宝口周皮肤清洁,吐奶后及时用温水擦拭。母乳妈妈适当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配方奶冲泡需按标准比例。若体重增长正常且无其他不适,多数吐奶现象会随月龄增长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