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腔疾病
口腔疾病是指发生在口腔及颌面部组织的各类疾病统称,主要包括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颌面部感染等类型。
1、龋齿
龋齿是牙体硬组织被细菌分解产酸导致的进行性破坏,常见于牙冠咬合面或邻接面。初期表现为釉质白垩斑,进展后可形成龋洞并伴随冷热刺激痛。治疗需采用复合树脂充填或嵌体修复,常用药物包括氟化钠甘油糊剂、氨硝酸银溶液等局部防龋制剂。
2、牙周病
牙周病涉及牙龈、牙槽骨等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典型症状包括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和牙齿松动。发病与菌斑堆积、吸烟等因素相关,治疗需进行龈上洁治术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用药。
3、口腔黏膜病
口腔黏膜病涵盖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扁平苔藓等病变,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或白色条纹。部分病例与免疫异常相关,治疗可选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促进愈合。
4、颌面部感染
颌面部感染多由牙源性病灶扩散引起,特征为局部红肿热痛伴张口受限。严重者可发展成间隙感染,需切开引流并配合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5、其他疾病
还包括口腔颌面部肿瘤、唾液腺疾病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例如腮腺炎可使用阿昔洛韦片抗病毒治疗,肿瘤则需手术切除配合放化疗。
预防口腔疾病需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使用含氟牙膏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控制高糖饮食摄入,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出现持续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颌骨感染或癌变等严重并发症的治疗时机。儿童建议每半年接受一次涂氟防龋处理,老年人需关注义齿清洁与口腔黏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