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泻需要鉴别哪些疾病
儿童腹泻需要鉴别的疾病主要有轮状病毒肠炎、细菌性痢疾、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肠套叠等。腹泻可能与感染、饮食、免疫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
1、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秋冬季高发。典型表现为水样便伴发热呕吐,粪便检测可发现轮状病毒抗原。治疗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家长需注意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
2、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夏季多见。患儿会出现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粪便培养可确诊。治疗需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同时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家长需对患儿用品进行消毒。
3、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属于食物过敏反应,常见于配方奶喂养婴儿。除腹泻外还可出现湿疹、呕吐等症状。诊断需通过饮食回避试验,治疗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家长需严格避免含牛奶蛋白的辅食。
4、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因肠道乳糖酶缺乏导致,进食乳制品后出现腹胀腹泻。可通过氢呼气试验确诊,治疗需使用无乳糖配方奶或乳糖酶制剂。家长需注意阅读食品标签避免隐藏乳糖。
5、肠套叠
肠套叠好发于4-10个月婴儿,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腹部超声可显示靶环征,需紧急空气灌肠复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家长发现相关症状须立即就医。
儿童腹泻期间家长应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可少量多次喂食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注意观察有无脱水表现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必要时口服补液盐。腹泻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乳制品应缓慢添加。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高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