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脓疱病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新生儿脓疱病的高发人群主要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新生儿、母亲存在感染的新生儿以及护理环境不洁的新生儿。
1、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早产儿胎龄越小,皮肤角质层越薄,对外界病原体的防御能力越差。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容易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引发脓疱病。这类新生儿需在保温箱中严格消毒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2、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肤皱褶处容易潮湿糜烂,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低体重儿往往伴有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皮肤修复能力。临床常见脓疱集中在颈部、腹股沟等皮肤摩擦部位,严重时可发展为败血症。
3、皮肤屏障受损儿
存在先天性皮肤疾病如鱼鳞病、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新生儿,或出生时经历产钳助产造成皮肤损伤的婴儿,其表皮完整性被破坏后更易继发感染。这类患儿需使用无菌敷料保护创面,必要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4、母体感染暴露儿
母亲孕期患有阴道炎、皮肤化脓性感染或哺乳期乳腺炎时,新生儿通过产道或密切接触可能感染致病菌。特别是母亲携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婴儿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情况需对母婴同步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治疗。
5、护理不当儿
使用未消毒的衣物包被、过度包裹导致汗液浸渍皮肤、未及时清洁大小便等护理缺陷,都会增加脓疱病发生概率。夏季高温季节或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加快,发病率往往更高。
对于新生儿脓疱病的预防,家长需注意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轻柔擦洗皮肤皱褶处,避免使用碱性洗剂。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并高温消毒,指甲定期修剪以防抓伤。哺乳前母亲需清洁双手及乳房,发现皮肤红疹或小脓疱时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挑破或涂抹药膏。医院新生儿病房需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对感染者实施接触隔离,医疗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