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病检测
细菌性阴道病检测通常采用阴道分泌物检查,主要有显微镜检查、胺试验、pH值检测、核酸扩增试验、细菌培养等方法。
1、显微镜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中的线索细胞、白细胞数量及菌群比例。线索细胞是阴道上皮细胞表面附着大量加德纳菌等厌氧菌的典型表现,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合并感染。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但主观性强需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操作。
2、胺试验
将阴道分泌物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后嗅闻鱼腥味。细菌代谢产生的胺类物质遇碱释放特征性气味,阳性结果对诊断有较高特异性,但灵敏度受分泌物新鲜程度影响,需在取样后立即检测。
3、pH值检测
使用pH试纸测定阴道分泌物酸碱度。健康女性阴道pH通常维持在3.8-4.5,细菌性阴道病患者pH多超过4.5。该方法快速但易受月经周期、近期性生活等因素干扰,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4、核酸扩增试验
通过PCR技术检测加德纳菌、动弯杆菌等病原体特异性基因片段。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鉴别混合感染,但检测成本较高且对实验室设备要求严格,多用于疑难病例或科研需求。
5、细菌培养
将分泌物接种于特殊培养基进行厌氧菌分离培养。可明确优势菌种及药物敏感性,但耗时长且部分致病菌培养困难,临床主要用于反复发作患者或治疗失败病例的病原学分析。
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冲洗破坏阴道微环境,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性生活前后做好清洁,避免频繁更换性伴侣。出现分泌物异常、瘙痒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诊断。饮食上适量摄入含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有助于维持阴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