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降压药有哪些副作用
吃降压药可能出现头痛、干咳、水肿、低钾血症、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降压药种类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不同药物副作用存在差异。
1、头痛
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片可能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通常表现为太阳穴或后脑勺搏动性疼痛。这种副作用多出现在用药初期,持续用药1-2周后多数患者可逐渐耐受。若头痛严重影响生活,可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2、干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依那普利片可能引发无痰干咳,发生概率较高。这与药物抑制缓激肽降解导致气道敏感有关。咳嗽多在夜间平卧时加重,停药后通常可缓解。无法耐受者可改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
3、水肿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非洛地平缓释片可能引起踝部水肿,与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相关。水肿多呈对称性,晨轻暮重。轻度水肿可通过抬高下肢缓解,严重者需联合使用利尿剂或更换降压药种类。
4、低钾血症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可能通过促进钾排泄导致血钾降低,表现为肌无力、心悸等症状。长期用药者应定期监测血钾,必要时遵医嘱补钾或联用保钾利尿剂螺内酯片。肾功能不全患者更需警惕此副作用。
5、性功能障碍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能影响勃起功能,这与药物降低外周血流灌注相关。中青年男性患者发生率较高。若出现持续症状,可考虑更换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
服用降压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记录不适症状发生时间与特点。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降压效果。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防体位性低血压,服药后若出现严重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同种类降压药不宜自行混用,调整用药方案需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