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呈黑褐色是怎么回事
月经呈黑褐色可能与经血氧化、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寒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经血氧化
月经初期或末期经血量较少时,血液在阴道内停留时间较长,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颜色可能变为黑褐色。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须特殊处理,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即可。
2、内分泌失调
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使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经血排出不畅而颜色加深。伴随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减少等症状。可通过规律作息、口服益母草颗粒、乌鸡白凤丸等中成药调理。
3、子宫内膜炎
细菌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会导致经血淤积,排出时呈黑褐色并伴有下腹坠痛、发热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治疗,配合热敷缓解疼痛。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外,经期时异位内膜出血与经血混合,可能导致颜色异常。常伴随严重痛经、性交疼痛。可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或使用炔诺酮片抑制内膜生长。
5、宫寒
中医认为寒邪侵袭胞宫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淤积变色,可能伴随手脚冰凉、腰膝酸软。建议艾灸关元穴,饮用红糖姜茶温经散寒,必要时服用艾附暖宫丸。
日常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经期适当饮用温热的红糖水或玫瑰花茶促进血液循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若黑褐色月经持续3个月以上或伴随严重腹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进行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常规妇科体检,包括超声检查和激素水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