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有血凝块怎么办
拔牙后有血凝块属于正常现象,可通过咬紧纱布、冷敷、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口腔清洁、合理饮食等方式处理。血凝块通常由拔牙创口出血、凝血功能正常、局部血管收缩等因素形成,有助于伤口愈合。
1、咬紧纱布
拔牙后医生会在创口处放置无菌纱布,需咬紧30-60分钟。通过压迫止血促进血凝块形成,期间避免频繁吐口水或说话。若纱布被血液浸透可更换一次,但过度更换可能破坏血凝块。
2、冷敷
术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间断冷敷面部对应区域,每次15-20分钟。低温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同时缓解肿胀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冰袋需用毛巾包裹。
3、避免剧烈运动
拔牙后48小时内禁止跑步、游泳等可能升高血压的活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引发干槽症,建议静卧休息时抬高头部。
4、保持口腔清洁
术后24小时后方可轻柔漱口,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开具的漱口水。刷牙时避开创口区域,禁止用吸管饮水或用力吮吸动作,这些行为可能破坏血凝块稳定性。
5、合理饮食
术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流质食物如牛奶、米汤,避免辛辣、过热或需咀嚼的食物。蛋白质和维生素C有助于组织修复,可适量摄入鸡蛋羹、果蔬汁等营养软食。
拔牙后应密切观察血凝块状态,若出现剧烈疼痛、腐败异味或血凝块脱落,需及时复诊。日常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愈合,避免吸烟饮酒影响恢复。术后3-5天肿胀逐渐消退,两周内创口基本愈合,期间出现异常出血或发热应立即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