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对身体的危害
降压药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可能带来一定副作用,常见危害包括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影响、干咳及性功能障碍等。合理用药可显著降低风险。
降压药引起的低血压多发生于用药初期或剂量调整阶段,表现为头晕、乏力甚至晕厥,老年患者更易发生。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如低钾血症引发肌无力或心律失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造成血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部分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后出现持续性干咳,与缓激肽积累有关。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影响性功能,男性患者更明显。
少数患者对特定降压药成分过敏,出现皮疹或血管性水肿。α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患者风险更高。极少数情况下,利尿剂可能诱发痛风发作。某些降压药与抑郁症存在潜在关联,但证据尚不充分。联合用药时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放大副作用。
服用降压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遵医嘱进行血钾、肾功能等检查。出现明显副作用时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适量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菠菜。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防止跌倒,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血管适应性。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血压稳定,戒烟限酒可减少药物代谢负担。用药期间注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症状特征,复诊时向医生详细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