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着后心脏骤停的原因是什么
睡着后心脏骤停可能由遗传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原因引起,需通过心电图监测、血液检查等方式确诊并及时干预。
1、遗传性心律失常
遗传性长QT综合征或Brugada综合征等疾病可导致夜间突发恶性心律失常。这类患者常存在家族史,发作时伴随意识丧失、抽搐,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需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或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发作前可能出现胸闷、冷汗。需行冠脉造影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治疗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抗动脉硬化,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张血管。
3、扩张型心肌病
心室扩大导致心电活动不稳定,夜间体位变化易诱发室颤。患者日常存在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降低。治疗需使用螺内酯片减轻心脏负荷,严重者需心脏移植。
4、低钾血症
利尿剂使用不当或呕吐腹泻可引起血钾低于3.5mmol/L,导致心肌细胞电传导异常。患者伴随肌无力、心律失常,需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同时监测血钾浓度调整补钾速度。
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夜间反复呼吸暂停导致低氧血症,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心室颤动。患者多有肥胖、打鼾史,可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确诊。治疗需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症状。
存在心脏骤停风险的人群应避免睡前饮酒、剧烈运动,保持卧室温度适宜。建议定期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睡眠时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心率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日常饮食注意补充镁、钾等矿物质,控制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