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摔倒后如何判断是否骨折
老年人摔倒后可通过局部疼痛、肿胀变形、活动受限、异常声响、皮肤淤青等表现初步判断是否骨折,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
局部疼痛是骨折最常见的表现,摔倒后若出现持续加重的剧烈疼痛,尤其在触碰或移动患处时疼痛明显加剧,需高度警惕骨折可能。骨折部位通常伴随明显肿胀,由于骨骼断裂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出血,可在短时间内形成肉眼可见的隆起,部分严重骨折可能出现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
活动受限表现为受伤部位无法正常活动或承重,例如下肢骨折时无法站立行走,上肢骨折时难以抓握物品。骨折瞬间可能伴随清脆的骨摩擦音或断裂声,这种异常声响具有较高特异性。皮肤淤青多出现在骨折后24-48小时,由于皮下出血导致皮肤出现紫红色瘀斑,并可能逐渐向周围扩散。
老年人摔倒后应保持冷静,避免随意移动伤者,可用硬板或夹板临时固定受伤部位,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日常需保持居所地面干燥整洁,移除地毯电线等障碍物,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穿着防滑鞋具,适度进行平衡训练和肌力锻炼,定期检测骨密度并按医嘱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视力障碍者应及时矫正,服用镇静类药物需特别注意防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