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是什么病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
1、传播途径
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输血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也是重要途径,但概率相对较低。日常生活中共用餐具、拥抱等一般接触不会传播病毒。
2、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不适等症状,但约80%患者无明显症状。慢性化后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区隐痛、皮肤黏膜黄染、腹水等表现。
3、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包括抗-HCV抗体筛查和HCV RNA核酸检测。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转氨酶升高,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能评估肝脏形态变化。肝活检是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
4、治疗方案
目前主要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等,治愈率超过95%。治疗前需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
5、预防措施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不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用品。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感染者要避免饮酒,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可预防合并感染。
丙肝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高脂高糖食物,绝对禁酒,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影像学检查,出现腹胀、下肢水肿等症状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建议进行筛查,日常接触无需过度隔离但需避免血液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