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关节炎的症状及治疗
脚骨关节炎的症状主要有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关节疼痛
脚骨关节炎早期表现为轻度间歇性疼痛,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转为持续性,甚至夜间痛醒。疼痛多位于关节内侧或前侧,可能伴随压痛感。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缓解疼痛,但需遵医嘱使用。
2、晨僵
晨起或久坐后关节僵硬是典型症状,通常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活动后逐渐减轻。僵硬程度与炎症水平相关,寒冷潮湿环境可能加重症状。热敷或温水泡脚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僵硬感。严重时可考虑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
3、关节肿胀
关节滑膜增生和积液导致局部肿胀,皮肤温度升高但通常不发红。肿胀可能呈间歇性,急性期可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选择宽松鞋袜减少摩擦。若肿胀持续不消,需排除痛风性关节炎等其他疾病。
4、活动受限
软骨磨损和骨赘形成会限制关节活动范围,表现为下蹲困难、上下楼梯吃力。定制矫形器或足弓支撑垫可改善力学分布,康复训练如踝泵运动能维持关节灵活性。晚期可能需关节镜清理术去除游离体。
5、关节畸形
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拇外翻、锤状趾等结构性改变,严重畸形需截骨矫形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穿前掌宽松的硬底鞋能延缓畸形进展,定制鞋垫可减轻跖骨压力。定期拍摄X线片监测关节间隙变化。
脚骨关节炎患者应控制体重以减少关节负荷,避免穿高跟鞋或硬底鞋,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每日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和维生素D补充。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拐杖分担受力,寒冷季节注意足部保暖。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畸形严重影响生活,建议骨科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