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检测结果怎么看
梅毒检测结果需结合非特异性抗体试验如RPR、TRUST和特异性抗体试验如TPPA、TPHA综合判断。主要有阳性、阴性、假阳性、假阴性、滴度变化五种情况。
1、阳性
非特异性与特异性试验均阳性可确诊现症梅毒。RPR滴度≥1:8提示活动性感染,需检查脑脊液排除神经梅毒。治疗首选青霉素类如苄星青霉素注射液,过敏者可改用多西环素片或红霉素肠溶片。
2、阴性
双试验阴性可排除感染,但窗口期感染后2-4周可能出现假阴性。高危暴露后需在6周、3个月复查。妊娠期阴性者仍建议孕晚期复测,避免母婴传播。
3、假阳性
老年人、自身免疫病患者可能出现RPR假阳性,但TPPA阴性。需结合HIV检测、类风湿因子等排除其他疾病。生理性假阳性通常滴度≤1:4。
4、假阴性
早期感染、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出现抗体延迟产生。HIV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血清学检测阴性但临床症状明显,需做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5、滴度变化
治疗后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说明有效。若治疗后1年滴度未降或升高,需评估治疗失败或再感染。血清固定现象指治疗后滴度长期维持在低水平如1:1,无需重复治疗。
检测后应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24小时以防干扰结果,妊娠期、术前、高危性行为后必须进行梅毒筛查。日常保持单一性伴侣并使用安全套,确诊后3-6个月内每月复查RPR,后期每3个月监测直至转阴。接触感染者衣物需60℃以上高温清洗,共用剃须刀等行为可能造成间接传播。出现硬下疳、皮疹等症状即使检测阴性也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