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长什么样
婴儿鹅口疮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凝乳状斑块,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包括颊黏膜、舌面或上颚的白色伪膜,强行剥离后可见充血创面,可能伴随进食哭闹或拒食。
1、白色斑块特征
初期为散在的雪白色点状或小片状凸起,逐渐融合成较大斑块,形似凝固的奶块但无法擦拭干净。斑块多分布于两颊内侧黏膜、舌背及软腭,表面粗糙无光泽,周围黏膜可能出现轻微红肿。
2、伪膜性状
白色伪膜由真菌菌丝、脱落上皮和炎性渗出物构成,质地较厚且黏附紧密。若用棉签强行刮除,基底会显露鲜红色糜烂面,可能伴有针尖样出血点,此特征可与奶渍残留区分。
3、伴随症状
婴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吮乳时哭闹或拒绝进食,夜间症状可能加重。部分患儿伴随低热或轻微腹泻,但通常无全身性感染表现。病变持续发展可能影响吞咽功能。
4、病变进展
未经治疗时斑块可蔓延至咽后壁、扁桃体甚至食管,严重者形成黏膜溃疡。免疫低下患儿可能出现念珠菌性口角炎,表现为口角潮红皲裂,需警惕深部真菌感染风险。
5、鉴别要点
需与母乳残留、口腔溃疡等区分。鹅口疮斑块擦拭困难且复发快,而奶渍轻擦即去。溃疡多为单个圆形凹陷,周围有红晕,疼痛感更明显但无白色伪膜覆盖。
家长发现婴儿口腔异常时应避免强行清除白膜,可用无菌棉签蘸取2%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清洁口腔。哺乳前后需彻底消毒奶瓶、乳头,保持婴儿手部卫生。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须及时就诊儿科或口腔科,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等抗真菌药物,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无腹泻等不良反应,定期复查直至病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