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诊得了高血压
高血压的确诊需通过多次规范测量血压值并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主要依据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自测血压等方式。
1、诊室血压测量
在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使用经过认证的血压计测量,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初步诊断。测量前需静坐5分钟,避免吸烟、饮咖啡或剧烈运动,测量时保持手臂与心脏平齐。
2、动态血压监测
通过佩戴便携式血压仪24小时自动记录数据,白天平均血压≥135/85mmHg或夜间≥120/70mmHg可辅助诊断。该方法能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更准确反映真实血压水平。
3、家庭自测血压
患者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连续7天早晚各测2次取平均值,收缩压≥135mmHg或舒张压≥85mmHg提示可能患病。需注意测量前30分钟避免进食、运动或情绪激动。
4、靶器官损害评估
确诊后需检查眼底、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等评估心脑肾损害程度。高血压可能引起左心室肥厚、视网膜动脉硬化、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这些表现可支持诊断。
5、继发性高血压排查
对年轻患者或难治性高血压需筛查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继发因素。通过肾动脉超声、血醛固酮/肾素比值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血压升高。
确诊高血压后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戒烟限酒,遵医嘱规范服用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时需同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