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和严重症状
宝宝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有颅骨软化、囟门闭合延迟、肋骨串珠等,严重症状可能出现方颅、鸡胸、X型腿或O型腿等骨骼畸形。佝偻病通常由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需及时干预。
1、颅骨软化
颅骨软化多发生于3-6个月婴儿,表现为枕骨或顶骨按压时有乒乓球样弹性感。这与维生素D不足导致骨样组织堆积有关。家长需每日带宝宝户外晒太阳15-30分钟,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
2、囟门闭合延迟
正常前囟在12-18个月闭合,佝偻病患儿可能延迟至2岁后。伴随症状包括多汗、夜惊等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建议家长定期测量头围,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配合维生素D治疗。
3、肋骨串珠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形成圆形隆起,触诊呈串珠状。严重者可能出现郝氏沟胸廓下缘水平凹陷。需通过X线检查确诊,治疗需加强含钙食物如母乳、配方奶摄入,必要时使用碳酸钙D3颗粒。
4、方颅与鸡胸
额骨和顶骨隆起形成方颅畸形,胸骨前凸则表现为鸡胸。此类严重骨骼改变多发生于1岁以上未治疗患儿。需骨科评估是否需矫形支具,同时持续补充胆维丁乳等维生素D制剂。
5、下肢畸形
站立行走后可能出现O型腿膝内翻或X型腿膝外翻,严重者影响步态。需限制过早负重,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矫形鞋垫,配合骨化三醇胶丸促进钙吸收。若畸形严重需考虑截骨手术。
预防佝偻病需从孕期开始补充维生素D,婴儿出生后尽早开始每日400IU维生素D补充。母乳喂养儿应持续补充至2岁,配方奶喂养儿需计算奶量中维生素D含量。定期监测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出现多汗、烦躁、睡眠不安等早期症状时及时就医。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6月龄后逐步添加含钙辅食如酸奶、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