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有血块是怎么回事
经期有血块可能与子宫内膜脱落、子宫收缩异常、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子宫内膜脱落
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结果,脱落的子宫内膜与血液混合可能形成血块。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建议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腹部保暖。
2、子宫收缩异常
子宫收缩力不足可能导致经血滞留,形成血块。可能与久坐不动、缺乏运动有关。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若伴随严重痛经,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
3、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形成血块。通常伴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较小肌瘤可遵医嘱使用米非司酮片控制生长,较大肌瘤需考虑子宫肌瘤剔除术。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出现经期血块,伴随进行性痛经。异位内膜组织可能影响子宫正常收缩。确诊需结合超声和CA125检查,可遵医嘱使用炔诺酮片或进行腹腔镜手术。
5、凝血功能异常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可能导致经血凝固异常,形成较大血块。需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确诊。轻度异常可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严重者需转诊血液科治疗原发病。
经期出现血块时应注意观察血块大小、颜色及伴随症状。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的食物预防贫血。避免经期受凉,可热敷下腹部缓解不适。若血块持续增多或伴随严重腹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记录月经周期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不建议自行服用活血化瘀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