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早期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骨折后早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等。骨折后局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及制动等因素均可诱发上述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干预。
1、感染
开放性骨折或手术复位后可能发生伤口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及发热。感染可能与皮肤屏障破坏、细菌污染等因素有关。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严重时需清创引流。
2、脂肪栓塞综合征
长骨骨折后骨髓脂肪滴进入血液循环,可能阻塞肺或脑部血管,导致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该症与骨折端脂肪释放、创伤应激等因素相关。需立即吸氧,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药物缓解炎症反应。
3、骨筋膜室综合征
肢体肿胀导致筋膜室内压力升高,表现为剧烈疼痛、感觉异常及被动牵拉痛。可能与血管损伤后水肿、包扎过紧等因素有关。需紧急行筋膜切开减压术,避免肌肉神经永久性损害。
4、深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制动导致下肢静脉血流淤滞,表现为小腿胀痛、Homans征阳性。与血管内皮损伤、高凝状态相关。可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
5、神经血管损伤
骨折端移位可能压迫或撕裂邻近神经血管,表现为肢体麻木、脉搏消失等症状。需通过肌电图或血管造影评估损伤程度,必要时手术探查修复,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骨折后应保持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定期进行未受伤肢体的主动活动。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牛奶摄入,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避免过早负重,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发现肢体肿胀加剧、疼痛异常或感觉障碍时需立即就医。家属需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注意观察石膏固定部位的皮肤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