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不拉屎大便哪去了
7天不排便时,粪便主要滞留于结肠和直肠内,可能因水分过度吸收导致干结。长期便秘可能与饮食结构、肠道动力不足、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食物经消化吸收后,残渣进入结肠形成粪便。正常情况下,结肠通过蠕动将粪便推向直肠。当排便延迟时,粪便会持续滞留于结肠,结肠黏膜不断吸收水分,导致粪便变硬、体积缩小。滞留时间越长,粪便越干燥,排便越困难。部分人可能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感。
少数情况下,严重便秘可能导致粪便嵌塞,形成粪石堵塞肠腔。此时粪便无法自行排出,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长期便秘还可能诱发痔疮、肛裂等并发症。若超过1周未排便或出现剧烈腹痛、便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肠梗阻等急症。
日常应保持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可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避免久坐不动。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仍持续便秘,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开塞露等缓泻剂,禁用刺激性泻药长期依赖。老年人与儿童出现长期便秘时,家长或照护者需密切关注其饮食与排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