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怎么治疗和调理
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功能异常、药物刺激、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
肠炎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及生冷食物,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蒸蛋等。急性期可短期禁食,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低纤维饮食,减少肠道负担。长期调理可增加富含益生菌的酸奶、发酵食品,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2、补充水分
腹泻或呕吐会导致体液丢失,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含糖饮料及咖啡因饮品刺激肠道。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儿童及老年人尤需注意监测尿量及精神状态。
3、药物治疗
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蒙脱石散等药物。病毒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消旋卡多曲颗粒缓解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炎可能需要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控制炎症。用药期间需观察不良反应。
4、中医调理
脾胃虚弱型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湿热型可用葛根芩连丸清热利湿。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改善消化功能。中药灌肠适用于局部结肠炎症,但需专业医师操作。调理期间需忌食生冷,配合规律作息。
5、手术治疗
合并肠穿孔、大出血或肠梗阻时需急诊手术,如肠段切除术。克罗恩病反复发作可能需狭窄成形术。术后需长期营养支持,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定期复查肠镜评估恢复情况。
肠炎患者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变质食物,饭前便后规范洗手。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剧烈运动。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识别个人敏感食物。慢性肠炎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肠镜,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需监测肝肾功能。出现持续发热、血便或体重骤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