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耳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耳道损伤以及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耳痛、耳痒、听力下降、耳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耳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外耳道或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耳痛、耳道流脓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配合局部清洁护理。
2、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侵入耳部,导致病毒性耳炎。这类感染常伴随感冒症状,耳部表现为胀痛或闷堵感。临床常用利巴韦林颗粒、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需对症缓解鼻塞以减轻咽鼓管压力。
3、过敏反应
过敏性体质者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时,可能引发耳道黏膜水肿和渗出,形成过敏性耳炎。特征性症状包括剧烈耳痒、清水样分泌物。治疗需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等抗组胺药物,严重时需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4、耳道损伤
不当掏耳、异物插入等机械损伤会破坏耳道皮肤屏障,使病原体易于侵入。损伤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渗液,易继发感染。处理时需清除异物,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避免继续刺激耳道。
5、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频繁游泳可能导致耳道皮肤浸渍,破坏保护性耵聍层。这种状态下易滋生真菌或细菌,常见表现为耳道潮湿感、白色絮状分泌物。预防需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
预防耳炎需注意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掏耳或使用尖锐物品清理耳道。游泳后及时擦干外耳,过敏体质者需远离过敏原。出现耳痛、耳闷等症状时应避免自行用药,特别是儿童出现抓耳、哭闹等表现时,家长需及时带其就医检查。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但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禁止随意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