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增生的症状有哪些
腰椎骨质增生的症状主要有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麻木、肌肉无力、间歇性跛行等。腰椎骨质增生可能与长期劳损、年龄增长、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部僵硬、晨起加重等症状。
1、腰部疼痛
腰椎骨质增生最常见的症状是腰部疼痛,疼痛多为钝痛或酸痛,可放射至臀部或大腿后侧。疼痛在久坐、久站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疼痛可能与骨刺刺激周围软组织或神经根受压有关。
2、活动受限
腰椎骨质增生可导致腰部活动受限,表现为弯腰、转身困难。活动受限与关节僵硬、韧带钙化等因素有关,晨起时症状尤为明显,活动后可稍缓解。
3、下肢麻木
当增生的骨质压迫神经根时,可能出现下肢麻木感,多从臀部向小腿及足部放射。麻木感在行走或站立时加重,坐下或躺下后减轻,严重时可伴有刺痛或烧灼感。
4、肌肉无力
腰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可能导致下肢肌肉无力,表现为行走乏力、上下楼梯困难。肌肉无力多与神经传导受阻有关,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肌肉萎缩。
5、间歇性跛行
严重腰椎骨质增生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疼痛无力,需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这与神经受压导致的血供不足有关,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腰椎骨质增生患者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进行适度的腰部锻炼如游泳、瑜伽等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睡眠时选择硬板床,避免腰部受凉,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治疗、康复理疗或手术治疗等措施。日常可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但需避免盲目补钙导致异位钙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