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溶栓后引起有什么并发症
脑卒中溶栓后可能引起脑出血、系统性出血、血管再闭塞、过敏反应、脑水肿等并发症。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手段,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与禁忌症以降低风险。
1、脑出血
溶栓药物可能破坏血管壁完整性,导致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头痛、意识障碍或神经功能恶化。需立即停用溶栓药物,进行头颅CT检查,必要时采取降压、输注凝血因子等措施。临床常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氨甲环酸注射液控制出血。
2、系统性出血
溶栓药物可能引发消化道、泌尿系统或皮下黏膜广泛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血尿或穿刺部位渗血。需监测凝血功能,严重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可用于难治性出血,但需警惕血栓形成风险。
3、血管再闭塞
溶栓后血管内皮损伤可能诱发血小板聚集,造成原梗死区域血流再次中断。患者症状缓解后重新加重,需通过CT血管造影确诊。可联合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必要时行血管内取栓术。
4、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溶栓药物中的异体蛋白成分过敏,表现为皮疹、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轻度反应可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严重者需肾上腺素注射液抢救。用药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备好急救设备。
5、脑水肿
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引发血管源性脑水肿。常见于大面积脑卒中患者,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除甘露醇脱水外,可选用呋塞米注射液联合白蛋白强化治疗,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
溶栓后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24-48小时,定期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期应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定期复查凝血功能与脑血管影像。出现意识改变或新发出血倾向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