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怎样治疗
心脏骤停可通过心肺复苏、电除颤、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治疗。心脏骤停通常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创伤性休克等原因引起。
1、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抢救的核心措施,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通过机械挤压心脏维持血液循环,人工呼吸帮助氧气进入肺部。心肺复苏需要持续进行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心肺复苏过程中需确保按压深度和频率稳定,避免中断。早期高质量心肺复苏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概率。
2、电除颤
电除颤适用于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电除颤通过释放电流终止异常心律,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自动体外除颤仪可供非专业人员使用,操作简单快捷。电除颤应在发现可除颤心律后立即实施,延迟会降低成功率。多次电除颤无效时需结合药物治疗。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选用肾上腺素注射液、胺碘酮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等。肾上腺素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提高外周血管阻力,胺碘酮用于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阿托品适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需通过静脉通路快速给药,必要时可经气管插管给药。药物治疗需在持续心肺复苏和心电监护下进行。
4、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适用于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昏迷的患者。通过控制体温在32-34摄氏度维持12-24小时,能减轻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预后。亚低温治疗可采用冰毯、冰帽或静脉输注冷盐水等方式实现。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电解质平衡,避免寒战等并发症。
5、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需针对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进行处理。急性心肌梗死需行冠状动脉介入或溶栓治疗,严重电解质紊乱需纠正血钾异常,药物中毒需使用特效解毒剂,心包填塞需紧急心包穿刺。明确并消除病因能预防心脏骤停再次发生。病因治疗应与生命支持措施同步进行。
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后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治疗,密切监测心电、血压、血氧等指标。康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复发。家属应学习基本急救技能,家中可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