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胳肢窝里面有个小疙瘩怎么回事
哺乳期胳肢窝出现小疙瘩可能与乳腺导管堵塞、毛囊炎、副乳、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等因素有关。哺乳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乳汁淤积、局部清洁不足等原因均可诱发,表现为局部硬结、红肿或触痛,需结合具体病因处理。
1、乳腺导管堵塞
哺乳期乳汁排出不畅可能导致乳腺导管堵塞,形成腋下小疙瘩。这种情况常伴随乳房胀痛,疙瘩质地较硬且边界清晰。可通过热敷、调整哺乳姿势促进排乳,必要时使用吸奶器辅助。若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出现发热,需就医评估是否需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
2、毛囊炎
腋下汗腺密集且易滋生细菌,哺乳期出汗增多或清洁不及时可能引发毛囊炎。表现为红色丘疹伴脓头,有压痛感。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抓挠,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若疙瘩持续增大或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处理。
3、副乳发育
孕期激素刺激可能激活残留的副乳腺组织,哺乳期会进一步增大形成质软包块,按压可能有乳汁渗出。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哺乳结束后多自行消退。若副乳红肿疼痛或影响活动,可考虑手术切除。
4、淋巴结肿大
哺乳期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可能导致腋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疙瘩呈椭圆形且可活动,可能有压痛。需排查是否存在乳腺炎、上肢伤口感染等原发病灶。一般原发感染控制后淋巴结会逐渐缩小,持续肿大需做超声检查。
5、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的囊肿,表现为皮下圆形结节,表面可能有黑头。哺乳期激素变化可能促使囊肿增大。较小囊肿无须处理,避免挤压防止感染。若继发感染形成脓肿,需行囊肿切除术配合口服阿奇霉素片治疗。
哺乳期发现腋下疙瘩应避免自行挤压或热敷,每日用温水清洁后保持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哺乳前后注意手部清洁。观察疙瘩是否伴随发热、快速增大、皮肤破溃等情况,出现上述表现需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完善超声检查明确性质。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影响乳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