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对人的伤害
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主要包括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损伤和远期致癌效应,具体危害程度与辐射剂量、暴露时间和个体防护措施有关。
急性放射病通常发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剂量辐射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灼伤、骨髓抑制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衰竭。慢性放射损伤多见于长期低剂量辐射暴露,表现为造血功能障碍、白内障或生育能力下降。远期致癌效应是核辐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可能诱发白血病、甲状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潜伏期可达数年至数十年。辐射对DNA的直接破坏是致病主因,电离作用可导致细胞突变或死亡。儿童和孕妇对辐射更为敏感,相同剂量下损伤程度更显著。
日常应避免接触不明放射源,必要时穿戴铅防护装备;增加富含维生素E、硒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摄入;出现不明原因出血、持续乏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辐射检测;医疗检查时主动询问辐射剂量并评估必要性;核事故发生时遵循官方防护指导,及时服用稳定性碘片等防护药物。定期体检中可加入染色体畸变分析等辐射损伤筛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