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腰麻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怎么办
防治腰麻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可通过调整体位、补液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吸氧、密切监测等方式干预。低血压通常由麻醉药物扩张血管、血容量不足、迷走神经反射增强等因素引起。
调整体位是基础干预措施,采用头低脚高位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麻醉后血管扩张导致的血压下降。补液扩容需在麻醉前开始,晶体液如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或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可预防血容量不足。血管活性药物中麻黄碱注射液能通过收缩外周血管提升血压,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则选择性作用于α受体。吸氧可改善组织氧合,避免低血压引发的缺氧损害。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能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麻醉药物如布比卡因注射液会阻断交感神经,导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容量不足可能因术前禁食禁饮或术中失血未及时补充。迷走神经反射增强常见于牵拉内脏或情绪紧张,引发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椎管内麻醉时脑脊液流失也可能减少回心血量。高龄、妊娠、低体重患者因生理代偿能力较弱,更易出现显著低血压。
术后需继续监测生命体征至少2小时,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清醒后逐步恢复饮食,优先补充电解质溶液。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平卧并通知医护人员。长期卧床患者应进行下肢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日常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高血压患者术前应与麻醉医生充分沟通用药调整方案。妊娠期妇女可采用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加强围术期评估,必要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