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肠炎怎么护理呢
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注意休息、热敷腹部、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护理。肠炎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肠炎患者需选择低渣、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软面条、蒸蛋羹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高纤维及油腻食物,如辣椒、冰饮、粗粮、肥肉等。急性期可短暂禁食,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饮食。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煎炸。
2、补充水分
腹泻可能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或米汤。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避免含糖饮料及酒精,防止加重肠道渗透压。若出现口渴、尿少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
3、注意休息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腹部不适时可采取屈膝侧卧位缓解痉挛。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焦虑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4、热敷腹部
用40℃左右热水袋裹毛巾敷于脐周,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肠痉挛引起的疼痛。操作时避免烫伤,皮肤感觉异常者慎用。若出现腹痛加剧或发热,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5、遵医嘱用药
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病毒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避免滥用抗生素。用药期间观察大便性状变化,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慢性肠炎患者需定期复查肠镜。
肠炎护理期间需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恢复后2周内仍应保持清淡饮食,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须立即就医。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道疾病。
相关推荐
04:00
03:10
02:03
02:58
0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