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子宫出血包括哪些
异常子宫出血主要包括排卵障碍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凝血功能障碍等类型。根据病因可分为结构性异常和非结构性异常两大类。
1、排卵障碍性子宫出血
排卵障碍性子宫出血属于非结构性异常出血,主要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导致无排卵。常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可通过孕激素试验、基础体温测定等确诊。治疗以调整月经周期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
2、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结构性异常出血原因,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临床表现为经间期出血、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见宫腔内高回声团块。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可能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复发。
3、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属于结构性异常出血,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均匀增大。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月经过多。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诊断。治疗可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严重者需行子宫切除术。
4、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生长部位可分为黏膜下、肌壁间和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最易引起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方式包括米非司酮片等药物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5、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属于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常见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出血特点为经量突然增多且难以自止,可能伴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表现。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必要时输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
对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注意补充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预防贫血发生。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经期应避免剧烈运动。所有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