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如何根治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等方式控制症状并促进黏膜修复,但通常难以完全根治。该病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用药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避免辛辣刺激、过烫或腌制食物,减少咖啡、浓茶及酒精摄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南瓜等,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合并反酸症状时,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
2、药物治疗
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可减少胃酸分泌,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有助于修复胃黏膜。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需遵医嘱采用四联疗法。
3、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主要致病因素,标准治疗方案包含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及铋剂,疗程10-14天。治疗结束后需复查碳13/14呼气试验确认根除效果。
4、改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并减少应激因素。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调节胃肠功能。保持情绪稳定可降低自主神经紊乱诱发的症状。
5、定期复查
每6-12个月进行胃镜复查评估黏膜状态,尤其出现消瘦、黑便等预警症状时需及时就诊。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应监测胃黏膜损伤情况。
日常需注意饮食温度适宜,避免空腹进食酸性水果。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可配合中医穴位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建立饮食日记记录诱发症状的食物,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贫血时应完善肿瘤标志物筛查。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