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性疱疹的治疗
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局部护理和物理治疗等方式。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疼痛。
1、抗病毒药物
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和伐昔洛韦片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建议在皮疹出现72小时内开始使用。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
2、镇痛治疗
针对神经痛可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药物。中重度疼痛可考虑使用曲马多片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需考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能需要长期药物管理。镇痛治疗需根据疼痛程度阶梯式调整。
3、局部护理
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辅助抗病毒,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水疱破溃后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眼部受累需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并密切观察视力变化。局部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继发细菌感染。
4、物理治疗
急性期后可进行红外线照射、超声波等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对严重疼痛可能有效。恢复期适当运动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物理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刺激皮损。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重复进行多个疗程。
5、并发症管理
合并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眼部带状疱疹需眼科会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需静脉用抗病毒药物。严重并发症包括脑炎、角膜炎等,需住院治疗。高龄和免疫抑制患者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
带状疱疹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压力。饮食宜清淡,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有助于恢复。皮损未结痂前应避免接触孕妇和儿童。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建议50岁以上人群考虑接种。若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或视力改变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保持良好心态对疾病康复有积极作用,焦虑可能加重疼痛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