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疼痛是怎么回事呢
肌肉疼痛可能由运动损伤、肌肉劳损、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运动损伤
剧烈运动或运动姿势不当可能导致肌肉纤维轻微撕裂,表现为局部酸痛、肿胀。常见于运动后24-48小时出现的延迟性肌肉酸痛。急性期可采取RICE原则处理,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慢性期可配合低强度拉伸促进恢复,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缓释胶囊过早干预修复过程。
2、肌肉劳损
长期保持固定姿势或重复动作易引发肌肉过度使用,如长时间使用鼠标导致的肩颈酸痛。这种疼痛通常呈现弥漫性钝痛,可能伴随肌肉僵硬。建议每工作1小时活动5分钟,配合局部热敷改善血液循环。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但需注意皮肤过敏反应。
3、感染性疾病
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引发全身肌肉酸痛,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性肌痛可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胸腹痛。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确诊流感可服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配合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出现高热不退或肌酸激酶显著升高需警惕横纹肌溶解。
4、代谢性疾病
低钾血症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四肢近端肌无力伴酸痛,严重时可影响呼吸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常见晨起肌肉僵硬疼痛,可能与黏多糖沉积有关。需通过电解质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明确诊断,纠正电解质紊乱后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
5、风湿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肌炎特征性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压痛,肌酶谱显著升高。纤维肌痛综合征则存在广泛性压痛点和睡眠障碍。确诊需结合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检查,治疗可选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甲氨蝶呤片,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改善症状。
日常应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办公室工作者需保持正确坐姿,定时改变体位。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D和镁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等有助于维持肌肉功能。若肌肉疼痛持续超过1周、伴随肌力下降或全身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肌酶谱、自身抗体等检查。急性期疼痛可短期使用依托考昔片等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用药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