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的指征包括哪三个方面
插管的指征主要包括呼吸衰竭、气道保护、全身麻醉三个方面。
1、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插管的首要指征,当患者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经无创通气治疗无效时,需建立人工气道。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插管后可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改善气体交换。需监测血气分析指标,评估通气效果。
2、气道保护
当患者因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或严重创伤导致气道自我保护能力丧失时,需插管防止误吸。常见于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等情况。插管能隔离气道与消化道,减少肺部感染风险。操作前需评估患者咽反射及咳嗽能力。
3、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手术中,为保障气道通畅和机械通气必须进行气管插管。适用于腹腔镜手术、开胸手术等需肌松剂的全麻操作。插管可确保麻醉深度下的氧供,并便于吸入麻醉药物管理。需配合使用肌松剂和镇静药物,避免插管反应。
4、呼吸肌疲劳
当患者因神经肌肉疾病或长时间呼吸困难导致呼吸肌疲劳时,插管可替代自主呼吸。多见于重症肌无力危象、格林巴利综合征等。通过机械通气让呼吸肌得到休息,同时治疗原发病。需定期评估肌力恢复情况。
5、特殊治疗需求
某些特殊治疗如支气管肺泡灌洗、气道内肿瘤切除等操作需插管建立工作通道。插管可提供稳定操作空间,便于器械进出。操作后需密切观察气道出血、水肿等并发症。
插管后需定期进行气囊压力监测,维持25-30cmH2O压力以防气道损伤;每日评估自主呼吸试验,尽早拔管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风险;保持气道湿化,使用加热湿化器维持气体温度34-37℃;床头抬高30-45度预防误吸;加强口腔护理,每6-8小时使用氯己定漱口液清洁口腔。对于长期插管患者,应考虑气管切开以降低声门损伤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