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手术如何做
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也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动物的神经组织和唾液中,常见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被犬类咬伤、被猫抓伤、接触蝙蝠唾液、黏膜暴露以及器官移植等。
1、被犬类咬伤
犬类是狂犬病最主要的传播源,被携带病毒的犬类咬伤后,病毒可通过伤口进入人体。病毒会沿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迁移,最终引发脑炎。被咬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并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2、被猫抓伤
猫抓伤同样可能传播狂犬病病毒,尤其是流浪猫或未接种疫苗的家猫。猫舔舐爪子后可能将唾液中的病毒留在爪子上,抓伤时病毒可通过破损皮肤侵入。若被可疑猫抓伤,需按暴露后预防程序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
3、接触蝙蝠唾液
蝙蝠是狂犬病病毒的重要储存宿主,其唾液中含有高浓度病毒。接触蝙蝠唾液或被抓咬可能导致感染,甚至细微的皮肤破损也可能成为病毒入口。在蝙蝠栖息地活动时应避免直接接触,发现蝙蝠咬痕需立即就医。
4、黏膜暴露
病毒可通过眼结膜、鼻黏膜或口腔黏膜等部位侵入人体。例如被患病动物舔舐眼睛或口腔,或实验室意外接触含病毒材料。黏膜暴露后的感染风险虽低于咬伤,但仍需彻底冲洗并接受暴露后预防。
5、器官移植
极少数情况下,狂犬病可通过移植感染者的角膜或其他器官传播。供体筛查不严可能导致受体感染,潜伏期可能短至数周。所有器官移植前需严格检测排除狂犬病等传染性疾病。
预防狂犬病需避免接触可疑动物,为宠物定期接种疫苗,被咬伤后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前往狂犬病流行地区前可考虑暴露前预防接种。任何可疑暴露均需立即就医,狂犬病一旦发病致死率接近100%,暴露后预防是唯一有效手段。日常生活中应远离流浪动物,教育儿童不要逗弄陌生动物,接触动物后务必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