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是怎么产生的
慢性鼻炎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感染、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慢性鼻炎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可能与基因易感性有关。这类患者鼻腔黏膜对刺激物的反应性较强,容易出现持续性炎症反应。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进行鼻腔护理。
2、环境刺激
长期暴露于粉尘、烟雾、化学气体等刺激性环境中,会导致鼻腔黏膜反复受损。职业性接触有害气体或温差变化明显的环境工作者更易发病。日常需做好防护措施,必要时可佩戴口罩。
3、感染因素
反复发作的急性鼻炎未彻底治愈可能转为慢性炎症。细菌或病毒感染后,鼻腔黏膜持续充血肿胀,可能引发鼻窦炎等并发症。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控制炎症。
4、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解剖结构问题会导致鼻腔通气功能障碍,使黏膜长期处于充血状态。这种情况可能需要进行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5、免疫功能紊乱
过敏性体质患者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会导致鼻黏膜持续性水肿。可检测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
慢性鼻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加湿器维持适宜湿度,避免接触冷空气和刺激性气味。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冬季外出时可佩戴口罩防护,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头痛、嗅觉减退等情况,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