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肠炎是怎么回事
小儿急性胃肠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药物治疗、预防脱水、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是小儿急性胃肠炎的常见原因,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儿可能出现呕吐、水样便、低热等症状。治疗以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家长需注意患儿手部卫生,对呕吐物及排泄物及时消毒。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发热、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与进食不洁食物有关。需进行大便培养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乳酸菌素片等药物。家长应避免给患儿食用生冷食物,奶瓶餐具需高温消毒。
3、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食物过敏或突然转换奶粉可能刺激胃肠黏膜,表现为腹胀、哭闹、稀便等非感染性症状。建议暂停添加新辅食,母乳喂养母亲需忌口辛辣刺激食物。可少量多次喂食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无须特殊用药。
4、过敏反应
牛奶蛋白、鸡蛋等食物过敏可能引发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常伴有皮疹、肛周红肿等症状。需排查过敏原,改用深度水解奶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5、寄生虫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蛔虫等寄生虫感染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地区,表现为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确诊需粪便检测,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颗粒、磷酸哌嗪宝塔糖、醒脾养儿颗粒。家长需定期给患儿驱虫,蔬菜水果彻底洗净。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红臀。母乳喂养可继续,人工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恢复期遵循从稀到稠、从少到多原则添加食物,优先选择蒸苹果、焦米粥等收敛性食物。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