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有哪些副作用
降压药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有低血压、干咳、头晕、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异常等。不同类别的降压药可能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并定期监测。
1、低血压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等药物可能引起血压过度下降。表现为站立时眼前发黑、乏力,严重时可导致跌倒。用药初期需从小剂量开始,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2、干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片可能引发持续性无痰干咳,发生率较高。这与缓激肽蓄积刺激呼吸道有关,通常停药后症状可缓解。若无法耐受可更换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
3、头晕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片等药物可能通过减少血容量或扩张血管导致脑供血不足。多发生在用药初期或剂量调整期,建议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4、电解质紊乱
噻嗪类利尿剂如吲达帕胺片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片则可能导致高钾血症。需定期监测血钾、钠等指标,必要时配合电解质补充剂。
5、肾功能异常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可能引起血肌酐升高,尤其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用药期间应监测尿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服用降压药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盐饮食和剧烈运动。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出现明显副作用时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停药,合并用药需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保健品和中成药,以减少药物相互作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