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后暴露伤肢末端的原因
骨折固定后暴露伤肢末端主要是为了观察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避免因包扎过紧导致组织缺血或神经损伤。
骨折固定后,医生通常会要求暴露伤肢末端,如手指或脚趾。这种做法有助于医护人员随时观察末端的颜色、温度和感觉。如果包扎过紧,可能会压迫血管,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表现为末端苍白、发冷或麻木。血液循环不良可能导致组织坏死,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暴露末端还能及时发现神经损伤,如出现刺痛、麻木或运动障碍,需立即调整固定装置。
部分情况下,固定材料可能因肿胀或活动而移位,压迫末端组织。暴露末端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这类问题。对于开放性骨折或术后患者,暴露末端还能观察伤口渗出情况,防止感染扩散。儿童、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需密切监测末端血运,因其血管条件较差,易发生缺血性并发症。
骨折固定后,患者及家属应每日检查暴露的伤肢末端,观察颜色是否红润、触感是否温暖、有无肿胀或麻木感。避免固定装置过紧或过松,不要自行调整夹板或石膏。保持末端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如发现末端发紫、剧烈疼痛或感觉丧失,须立即就医。康复期间遵医嘱进行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负重或剧烈运动。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有助于骨骼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