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是什么意思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断端刺破皮肤或黏膜,导致骨折部位与外界相通的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通常由外伤引起,可能伴随出血、疼痛、肿胀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开放性骨折的发生与外伤密切相关,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损伤等情况。骨折断端刺破皮肤后,外界细菌可能进入骨折部位,增加感染风险。开放性骨折的严重程度通常根据伤口大小、污染程度和软组织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清创、固定骨折、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清创手术是重要环节,医生会彻底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和坏死组织。骨折固定方式包括外固定支架和内固定钢板螺钉等,具体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和部位。抗生素治疗有助于预防感染,通常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康复训练在骨折愈合后逐步进行,帮助恢复肢体功能。
开放性骨折患者应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蛋白质和钙质摄入,促进骨折愈合。康复期间应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现发热、伤口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