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对骨折的影响
骨质疏松会增加骨折风险,尤其是髋部、脊柱和腕部等部位。骨质疏松导致骨密度降低和骨微结构破坏,使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骨骼强度下降使得日常活动如跌倒、弯腰甚至咳嗽都可能造成骨折。髋部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较为常见,可能导致长期卧床和并发症。脊柱压缩性骨折通常表现为身高缩短或驼背,初期可能无明显疼痛。腕部骨折多发生在跌倒时用手支撑的情况下。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过程较慢,且再次骨折的风险较高。骨折后活动受限可能进一步加速骨量流失,形成恶性循环。脊柱多次骨折会导致严重驼背,影响心肺功能。髋部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较高,与卧床相关的感染和血栓有关。部分患者骨折后出现慢性疼痛,影响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患者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或雷洛昔芬片。日常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如步行或太极拳,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居家环境要减少跌倒风险,使用防滑垫和扶手等辅助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