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伴糜烂改怎么治疗
慢性胃炎伴糜烂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慢性胃炎伴糜烂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油腻、过冷过热食物,选择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蒸蛋、鱼肉等。少食多餐,每餐七分饱,减少胃酸分泌对糜烂面的刺激。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煎炸烧烤。可适量饮用温热的米粥、山药粥等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流质食物。
2、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胃酸过多者可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伴有胆汁反流时可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代谢。所有药物均需严格按疗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3、中医调理
中医辨证属肝胃郁热证者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虚弱证适用香砂六君子汤。中成药如胃复春片能健脾益气,荆花胃康胶丸可理气散寒。针灸选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配合艾灸神阙穴改善胃肠功能。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方案,避免自行抓药。
4、内镜下治疗
对于局限性的活动性出血糜烂灶,可在胃镜下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止血。广泛糜烂伴肠化生者可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病理检查排除癌变。治疗后需禁食24小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内镜治疗需结合患者凝血功能等指标评估风险,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5、手术治疗
极少数反复出血、药物治疗无效的局限性糜烂可考虑胃局部切除术。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或早癌变时需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前需完善超声胃镜评估病变深度,术后需长期随访胃蛋白酶原等指标。手术作为最后选择方案,需严格评估适应证与手术风险。
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焦虑抑郁可能加重症状。注意餐具消毒,实行分餐制预防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冬季注意胃部保暖,可适当热敷上腹部。定期复查胃镜,一般6-12个月检查一次,观察糜烂面愈合情况。若出现呕血、黑便、体重骤降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