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疤痕是什么
增生性疤痕是一种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的异常疤痕,主要表现为红色隆起、质地坚硬的皮损。
1、形成机制
增生性疤痕与创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有关。当皮肤受到手术、烧伤或深度外伤后,胶原蛋白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Ⅲ型胶原过度沉积,形成超出原始伤口边界的疤痕组织。这种病理过程常伴随TGF-β等生长因子过度表达。
2、典型特征
临床表现为界限清晰的红色隆起斑块,表面光滑无毛囊结构,常伴有瘙痒或疼痛。好发于胸骨前区、肩部、耳垂等张力较大部位,通常在创伤后1-2个月内出现,可持续生长6-12个月。
3、诱发因素
深Ⅱ度以上烧伤、创伤感染、伤口张力过大是主要诱因。遗传因素如瘢痕体质者更易发生,青春期、妊娠期等激素水平变化期也易诱发。有色人种发病率显著高于白种人。
4、鉴别诊断
需与瘢痕疙瘩鉴别,后者会浸润周围正常皮肤且不自行消退。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增生性疤痕中胶原纤维呈漩涡状排列,而瘢痕疙瘩呈特征性的舌状浸润生长模式。
5、治疗原则
早期干预以硅酮制剂、压力疗法为主,成熟期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注射如曲安奈德注射液。顽固性病例可选用5-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治疗,或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改善红斑。
预防增生性疤痕需重视伤口初期护理,保持创面清洁湿润,避免感染。愈合后尽早使用硅酮贴片或弹力绷带加压,减少剧烈运动牵拉伤口。日常避免搔抓疤痕,防晒有助于减轻色素沉着。若出现持续增生、功能障碍或明显不适,建议及时至皮肤科或整形外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