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么情况下不能拔牙
不能拔牙的情况主要有口腔急性感染、严重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妊娠期前三月及后三月、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
1、口腔急性感染
存在牙龈脓肿、急性根尖周炎等口腔急性炎症时,拔牙可能导致感染扩散。需先控制炎症,如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治疗,待红肿热痛症状消退后再评估拔牙指征。
2、严重心血管疾病
未控制的高血压、半年内发生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拔牙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此类患者需经心内科评估,术前监测血压并备好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片。
3、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拔牙后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需先纠正凝血指标,必要时输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并在血液科监护下操作。
4、妊娠期特殊阶段
妊娠前三月拔牙可能增加流产风险,后三月则可能诱发早产。非紧急情况建议推迟至产后,必须拔牙时应选择妊娠中期,并避免使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等含血管收缩剂的麻醉药。
5、长期抗凝治疗
服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者需评估血栓与出血风险。多数情况无须停药,但需术前检测INR值控制在1.5-2.0,必要时采用微创拔牙并配合局部止血措施如明胶海绵填塞。
除上述情况外,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超过8.8mmol/L、放疗后颌骨放射性坏死风险期、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者均需谨慎评估。建议拔牙前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全景片等检查,如实告知医生全身病史及用药史。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吸烟和剧烈运动,进食温凉软食,按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应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