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宝宝皮肤发黄是怎么回事

2842次浏览

宝宝皮肤发黄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蓝光治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天可能出现皮肤轻微发黄,7-10天逐渐消退。这与胎儿期红细胞破坏后胆红素代谢暂时不足有关,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家长需保证宝宝充足喂养促进排便,适当晒太阳有助于胆红素排出。若黄疸持续超过两周或加重,需就医排除病理性因素。

2、母乳性黄疸

部分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1周后仍存在皮肤黄染,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通常无须特殊处理,暂停母乳3天后黄疸会明显减轻。家长可遵医嘱暂时改用配方奶喂养,黄疸消退后可恢复母乳。

3、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表现为出生24小时内迅速加重的黄疸,可能伴随贫血、肝脾肿大。需立即进行蓝光治疗,严重时需输注白蛋白或换血。家长应配合医生完成血型检测和溶血系列检查,必要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阻断溶血进程。

4、胆道闭锁

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伴陶土色大便。需在出生60天内完成葛西手术建立胆汁引流通道,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家长需观察宝宝大便颜色变化,术前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缓解胆汁淤积。

5、遗传代谢病

如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等基因缺陷疾病,表现为持续难退的黄疸伴神经系统症状。需长期服用苯巴比妥片诱导酶活性,严重者需肝移植治疗。家长应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分型,避免使用磺胺类等可能加重黄疸的药物。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记录宝宝黄疸变化情况,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进食蚕豆等可能诱发溶血的食物。出院后定期随访胆红素水平,若发现宝宝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异常等表现,须立即返院检查。阳光照射时注意保护眼睛,单次日晒不超过15分钟为宜。

相关推荐

低蛋白应该吃什么食物补充
低蛋白人群可适量食用鸡蛋、牛奶、鱼肉、大豆及瘦牛肉等食物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素,长期缺乏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肌肉萎缩等问题。
小朋友磨牙是什么原因
小朋友磨牙可能由遗传因素、情绪紧张、牙齿咬合异常、肠道寄生虫感染、缺钙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疏导、牙齿矫正、驱虫治疗、补钙等方式干预。
三种人不宜吃百叶
百叶一般是指牛百叶,胃溃疡患者、痛风患者、过敏体质人群通常不宜食用。百叶富含蛋白质和嘌呤,可能刺激胃肠黏膜、诱发尿酸升高或引发过敏反应。
外阴破皮了好痛怎么办
外阴破皮疼痛可通过保持清洁、使用药物、调整衣物、避免刺激、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外阴破皮可能由摩擦、感染、过敏、皮肤病、激素变化等原因引起。
少年关节病型银屑病寿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银屑病的发病率也在一年一年的不断上升,尤其是关节病型银屑病,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银屑病多发于青少年,很多正在上学的青少年都遭了秧,得了少年关节病型银屑病寿命会不会受到影响就成了很多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所担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