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还可以走路吗
骨折后一般不能走路,需要根据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决定活动方式。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过度劳损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骨折后强行行走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或损伤周围血管神经。下肢骨折如胫骨、股骨等承重骨骨折时,负重行走会加重损伤。上肢骨折虽不影响站立,但患肢活动可能延缓愈合。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时,活动可能引发感染。儿童骨折后不当活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家长需严格限制其跑跳行为。
部分稳定性骨折如裂纹骨折、无移位肋骨骨折等,在医生评估后可能允许适度活动。足部小骨骨折使用支具固定后,可借助拐杖部分负重。脊柱压缩性骨折佩戴护具后,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床上活动。这类情况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愈合进度,避免过早完全负重。
骨折后应保持患肢制动,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可适量食用牛奶、西蓝花、豆腐等。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后期配合物理治疗促进功能恢复。若出现固定物松动、肢体麻木或疼痛加剧,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