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皮肤一抓就起疙瘩
皮肤一抓就起疙瘩可能与皮肤划痕症、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皮肤干燥等因素有关。
1、皮肤划痕症
皮肤划痕症属于物理性荨麻疹,轻微摩擦或抓挠后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形成条索状风团。表现为抓挠后数分钟内出现红色隆起皮损,伴有瘙痒,半小时至一小时内自行消退。避免搔抓刺激,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
2、荨麻疹
荨麻疹患者皮肤黏膜小血管通透性增高,机械刺激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真皮层水肿。典型症状为突发风团伴剧痒,皮损形态不规则,24小时内可消退但反复发作。需排查食物、药物等过敏原,急性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
3、湿疹
慢性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抓挠后诱发炎症介质释放,形成丘疹、水疱等皮损。常见于四肢屈侧,表现为对称性红斑、渗出及苔藓样变。保持皮肤湿润,避免热水烫洗,急性期可短期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4、接触性皮炎
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后,皮肤发生Ⅳ型变态反应,搔抓加重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接触部位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严重时出现水疱。需脱离致敏物质,轻度症状可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
5、皮肤干燥
秋冬季节皮脂分泌减少,角质层含水量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角质层断裂起屑。表现为皮肤紧绷、脱屑,抓挠后出现白色划痕。每日涂抹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润肤霜,洗澡水温不超过40℃。
日常需避免过度清洁,选择无皂基沐浴露;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若反复出现顽固性皮损或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记录饮食及接触物有助于识别过敏原,慢性患者可考虑过敏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