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的作用和功效是什么
灌肠的主要作用包括清洁肠道、辅助治疗便秘、术前肠道准备、药物吸收及诊断性检查。其功效主要体现在促进排便、缓解腹胀、降低血氨浓度、局部给药治疗和影像学检查前准备。
灌肠通过直肠注入液体实现多种医疗目的。清洁灌肠可清除结肠内积存粪便,适用于严重便秘或肠梗阻患者。治疗性灌肠常用开塞露溶液或甘油制剂,能软化粪便并刺激肠壁神经促进排便。术前肠道准备采用大量生理盐水灌洗,减少术中污染风险。药物灌肠可使部分药物经直肠黏膜吸收,如氨基水杨酸制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局部治疗。诊断性灌肠配合钡剂造影能清晰显示结肠结构,帮助发现息肉或肿瘤。
灌肠操作需注意液体温度和压力控制,避免肠黏膜损伤。对于肝性脑病患者,醋酸灌肠可酸化肠道环境减少氨吸收。部分中药灌肠方剂如大黄水煎液具有泻下通便功效。灌肠频率过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肛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应严格遵循医嘱。特殊人群如孕妇、心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评估适应症。
进行灌肠后应保持平卧位15-30分钟以延长药液保留时间,日常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出现严重腹痛或便血需立即就医。长期便秘患者建议结合腹部按摩和适度运动,避免形成灌肠依赖。使用药物灌肠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儿童灌肠须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