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哪些事
儿童白血病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规范用药、监测不良反应及心理疏导。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治疗周期长且需多学科协作管理。
1、预防感染
化疗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易发生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治疗期间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每日通风消毒,避免接触患病人群。出现发热需立即就医,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促进造血恢复。严重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
2、营养支持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会影响进食,需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乳清蛋白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贫血患儿可补充琥珀酸亚铁片,同时搭配维生素C片促进铁吸收。避免生冷食物,所有食材需充分加热杀菌。
3、规范用药
严格遵循医嘱服用巯嘌呤片、甲氨蝶呤片等化疗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使用环孢素软胶囊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时,需定期检测血药浓度。出现口腔溃疡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护理,腹泻时服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4、监测不良反应
每周需复查血常规观察骨髓抑制程度,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测。使用阿糖胞苷注射液可能引发神经毒性,表现为手脚麻木需及时报告医生。长期服用泼尼松片需监测骨质疏松,必要时补充碳酸钙D3片。
5、心理疏导
家长需帮助患儿适应长期住院治疗,通过玩具、绘本缓解焦虑。青少年患者可能出现治疗抵触情绪,可寻求专业心理医师干预。治疗结束后仍需关注生长发育情况,部分患儿会出现学习能力减退等后期效应。
治疗期间家长需记录患儿每日体温、进食量及排便情况,门诊随访时携带详细记录。维持适度活动量,骨髓抑制期避免剧烈运动。居家护理注意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防止牙龈出血。完成治疗后应定期复查微小残留病灶,持续观察远期预后效果。饮食上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新鲜果蔬,避免食用可能含有黄曲霉素的变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