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怎么发生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由胰岛素严重缺乏、感染、应激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酮体堆积和代谢性酸中毒。可通过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方式干预。
1、胰岛素缺乏
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是核心诱因。1型糖尿病患者自行停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时,机体无法利用葡萄糖供能,转而分解脂肪产生大量酮体。需立即静脉注射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并监测血糖波动。
2、急性感染
肺炎、尿路感染等常见感染源会加重胰岛素抵抗。病原体毒素激活应激激素,拮抗胰岛素作用。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需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感染药物控制原发病灶。
3、应激状态
外伤、手术等应激事件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加速脂肪分解。此时血糖常超过16.7mmol/L,动脉血pH值低于7.3。需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配合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酸中毒。
4、药物因素
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可能诱发代谢紊乱。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片的患者出现多尿、腹痛时,应检测尿酮体。建议更换为对血糖影响较小的甲泼尼龙片。
5、饮食失控
过量摄入高脂食物或长期饥饿均会促进酮体生成。典型表现为呼吸深快伴烂苹果味呼气,需通过0.9%氯化钠注射液快速补液,配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稳定血糖。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和尿酮体,感染期加强血糖检测频次。随身携带速效碳水化合物应对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即刻就医。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诱发酮症。